行业快讯
北京:曲艺、杂技等非遗项目演出将有政府补贴
【来源:新京报】 【发布日期:2018-07-30】 【打印文章】 【人气:10409】

530.jpg

今年6月29日,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非遗传承志愿者为市民介绍彩砂工艺。当天,西城区启动非遗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。活动共设5个项目,包括木板年画、京作核雕等。资料图片/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实习生 梁思成 摄

昨日(27日),《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(草案)》(以下简称《草案》)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。记者了解到,截至今年6月底,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2000余项,曲艺、杂技等非遗项目有望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,通过补贴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展示展演。

北京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2位

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富莹介绍,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底,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2000余项,共有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项目,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,分别是昆曲、古琴艺术、中国剪纸、中国书法、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、端午节、京剧、中医针灸、中国皮影戏、中国珠算、二十四节气。还有126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,27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。

此外,北京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2位,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7位。另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。

针对老字号技艺制定特殊保护措施

《草案》拟规定,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全市剧场资源,通过安排演出场所和演出时段、提供场租补贴、售票补贴等方式支持传统的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、杂技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展示展演。

此外,市、区人民政府将受众范围广泛、适宜普及推广的传统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、杂技等代表性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,通过补贴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展示展演。

针对突出体现古都文化、京味文化,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、老字号企业的传统技艺、习俗等非遗项目,《草案》还规定了特殊保护措施,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的传统技艺、习俗列入代表性名录等。

市人大常委会认为,作为古都文化、京味文化的代表,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,比如体现皇家文化的燕京八绝技艺、古建筑营造技艺、四合院营造技艺等,也应该作为保护的重点。

■ 释疑

哪些非遗可进入代表性名录?

《草案》提出,市、区人民政府建立本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那么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入名录呢?《草案》列出了具体条件,包括需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、代表性;具有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价值;在一定群体或者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,至今仍以活态形式存在;具有地域特色且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。

记者发现,活态是必要条件之一。对于因客观条件变化不能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经本级文化主管部门调查核实并组织专家评估,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,退出名录。

而对于濒临消失、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代表性项目,《草案》提出,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目录,采取抢救性保护,如及时记录、整理其内容、表现形式、技艺流程等,保存相关资料和事物。

哪些人可成为代表性传承人?

《草案》规定,市、区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代表性项目,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。代表性传承人包括个人和团体。

不过,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一些条件,除了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还要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公认的代表性,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,并积极开展传承活动,培养后继人才。

《草案》还提到,同一个代表性项目有两个以上个人或者团体符合上述条件的,可同时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。市、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,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扶持,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,用于展示、创作及教学,给予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,用于开展传习活动等。

而代表性传承人也应当履行一些义务,如开展传承活动,培养后继人才,妥善整理、保存相关的实物、资料,参与公益性宣传、展示、传播、交流等活动。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,拒不改正的,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,重新认定代表性传承人。

■ 追访

非遗传承困难 “有人愿意学就愿意教”

今年55岁的杨志刚是内画鼻烟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他告诉新京报记者,只要有人愿意接这个手艺,他就愿意教。

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非遗项目无人可传的窘境。

西城区娟人工艺曾长期没有传承人

由于历史原因,西城区的文化遗产丰富,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全市总数的近三分之一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飞告诉记者,目前西城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6项、市级非遗项目67项,区级非遗项目162项。

但一些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。早在2014年,西城区就根据当时非遗项目传承人多少和生命力强弱情况,划定了30个“濒危”项目。“当时最‘濒危’的项目,传承人已经去世了,或者已经失去传承能力了。这些项目我们称为部分失传,再不去整理就消亡了。”杨飞提到,娟人制作就曾因代表性传承人去世而长时间没有传承人。

刘砚生是北京琴书名家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的弟子。提起当年自己拜师,刘砚生说,没有正式的仪式,“关先生和吴先生都没让我‘摆支’(也叫摆知,摆宴请客、告知众人),但当年学的时间比现在长很多。”

1978年,关学曾引荐刘砚生拜吴长宝为师,学习打琴(扬琴),近三年时间里,刘砚生每周都去吴长宝家学艺。1990年,刘砚生又拜关学曾为师,学习演唱,一学又是三年。

“对于琴书这个技艺来说,十年能立一个人到台上演出就不容易了。在以前,是要‘平地抠饼’,你往这一站,别人凭什么给你钱。”刘砚生说。

 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厂库房网无关。厂库房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频道所载文章、图片、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请与3132899760@qq.com联系,并告知违法或侵权信息的ID号,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。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隐私声明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投诉建议 | 友情链接
北京厂库房网 www.bjckfw.com © 版权所有